统招代码:51043

国家重点中职、公办学校

招生电话

028-83507909

新闻资讯 校园新闻
通知公告 校园新闻 行业新闻
传承“两弹”精神 践行育人使命
来源:工贸校时间:2025-03-10阅读:296次

——参观两弹城红色教育基地有感

行政支部  杜丹

 2025年2月28日,我有幸参加了学校纪委组织相关人员赴绵阳市梓潼县“两弹城”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的“强化思想淬炼,筑牢防腐墙”活动。

D:\SOFT_PHP_PACKAGE\phptmp\php607F.tmp

这座隐于绵绵青山中的红色教育基地,曾是邓稼先、王淦昌等老一辈科学家隐姓埋名、为国铸盾的科研圣地。漫步在斑驳的红砖建筑间,凝视着泛黄的手稿、陈旧的算盘和简陋的实验设备,我的内心深受震撼。这次参观不仅是一次红色教育的洗礼,更让我深刻理解了“两弹精神”中蕴含的科学态度与爱国情怀,也让我对新时代教师如何传承这份精神有了更深的思考。

一、“两弹”精神中的科学品格:求真务实、勇攀高峰

在“两弹元勋”事迹展厅里,一组数据让我久久驻足:在苏联专家撤走后的短短五年间,我国科学家用算盘和手摇计算机完成了原子弹理论设计的浩繁计算,实现了从“0”到“1”的突破。这种“草稿纸堆出蘑菇云”的科研精神,正是对科学真理的执着追求。邓稼先为验证一个关键参数,带领团队用最原始的方法进行了九次计算;王淦昌在高原实验室连续奋战数月,用身体感知核材料临界状态……他们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“干惊天动地事,做隐姓埋名人”的科学信仰。

D:\SOFT_PHP_PACKAGE\phptmp\phpFB39.tmp D:\SOFT_PHP_PACKAGE\phptmp\php3F96.tmp

作为教育工作者,这种精神启示我们:在教学中要秉持严谨治学的态度,面对知识要像科学家对待实验数据般精益求精。我将把这种精神融入课堂教学设计,在教学中增加科学史案例,带领学生还原科学家攻克难题的思维过程;在实验教学中强调“数据不美化、结论不臆断”的科研态度,培养学生尊重事实、勇于质疑的学术品格。

二、“两弹”精神中的家国情怀:以身许国、无私奉献

在邓稼先生前办公室的复原场景中,墙上的“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”字幅格外醒目。26岁获得博士学位的他,毅然放弃国外优渥条件回国,隐姓埋名28载,临终前仍在病榻上撰写核武器发展建议书。这种“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命运”的抉择,这种“功成不必在我,功成必定有我”的胸襟,让我的眼眶一次次湿润。

我深刻意识到,教师的爱国情怀不仅体现在三尺讲台的坚守,更应转化为培养时代新人的使命担当。未来我将把“两弹城故事”融入思政教育,在语文课上解析科学家书信中的赤子情怀,在主题班会中开展“新时代科学家精神”大讨论;更要通过言传身教,让学生懂得“读书为何”—就像钱学森所说“科学没有国界,但科学家有祖国”,引导他们将个人成长与民族复兴紧密相连。

三、立足岗位践行“两弹”精神:守正创新、培根铸魂

站在“两弹历程馆”的星空穹顶下,我忽然领悟:教育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“铸剑”?我们培育的每个学生,都是未来建设国家的“核心构件”。作为新时代教师,传承两弹精神需要做到三个“坚持”:坚持“板凳甘坐十年冷”的定力,在课程改革中深耕细作,像科学家打磨数据般雕琢教学设计;坚持“敢教日月换新天”的闯劲,主动学习AI技术、项目式教学等新方法,让课堂焕发创新活力;更要坚持“化作春泥更护花”的情怀,特别关注农村学生、留守儿童、单亲家庭学生,用教育公平托起每个孩子的成才(科学)梦想。

两弹城的参观学习,让我重新审视了教师的角色定位—我们既是科学精神的传播者,更是爱国基因的传承者。在未来的教育征程中,我将以两弹元勋为镜,把“热爱祖国、无私奉献,自力更生、艰苦奋斗,大力协同、勇于登攀”的二十四字箴言,转化为立德树人的具体实践,让“两弹”精神在新时代的校园里绽放新的光芒。